> 文章列表 > “精意长存世冥寞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精意长存世冥寞”的出处是哪里

文章从唐代韦应物的《石鼓歌》中提取了“精意长存世冥寞”这句诗,并探讨了其深层含义。这句诗表达了古人创作的深远影响,即便作品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消逝,但其蕴含的精粹精神却能超越时空,留存于后人的心中。这样的观点启发我们思考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传承的重要性。

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深入了解这个问题。首先,从历史的角度看,古代的石鼓文虽因风雨侵蚀和时间消蚀而难以辨认,但它们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精神依然为世人传颂。这提示我们,文物和文献虽因时间而老化,但其内含的精神和信息却是永恒的。

从艺术的角度来看,《石鼓歌》的创作技巧和艺术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。诗人韦应物的这种创作手法,通过石鼓文这样的物质遗迹,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形式的永恒之感。这也告诉我们,艺术创作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的形态,更在于作品背后的精神和情感。

从教育的角度看,我们应当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。博物馆、图书馆、档案馆等文化机构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,通过科技手段如3D扫描、多媒体展示等手段,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。
引导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,使这些“精意”得以流传并影响后人。

“精意长存世冥寞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精意长存世冥寞”出自唐代韦应物的《石鼓歌》。

“精意长存世冥寞”全诗

《石鼓歌》

唐代 韦应物

周宣大猎兮岐之阳,刻石表功兮炜煌煌。

石如鼓形数止十,风雨缺讹苔藓涩。

今人濡纸脱其文,既击既扫白黑分。

忽开满卷不可识,惊潜动蛰走云云。

喘逶迤,相纠错,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。

一书遗此天地间,精意长存世冥寞。

秦家祖龙还刻石,碣石之罘李斯迹。

世人好古犹共传,持来比此殊悬隔。

作者简介(韦应物)

韦应物(737~792),中国唐代诗人。汉族,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。今传有10卷本《韦江州集》、两卷本《韦苏州诗集》、10卷本《韦苏州集》。散文仅存一篇。因出任过苏州刺史,世称“韦苏州”。诗风恬淡高远,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