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一搦柳腰两过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一搦柳腰两过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一搦柳腰两过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一搦柳腰两过”出自宋代华岳的《霜天晓角》。

“一搦柳腰两过”全诗

《霜天晓角》

宋代 华岳

裙儿六幅,谁染秋波绿。

一搦柳腰两过,樽前粲粲玉。

暑气消烦溽。

日月飞车轴。

线幕黄帘风露。

那堪人在天北。

《霜天晓角》华岳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霜天晓角》是一首宋代的诗词,作者是华岳。该诗的内容描述了一个秋日清晨的情景,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物的忧愁之情。

诗词的中文译文:

裙儿六幅,谁染秋波绿。

一搦柳腰两过,樽前粲粲玉。

暑气消烦溽。

日月飞车轴。

线幕黄帘风露。

那堪人在天北。

诗词的诗意和赏析:

《霜天晓角》通过描绘秋日的清晨景象,将大自然的美景和人物的忧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。诗中提到的“裙儿六幅”可能是指正在织造的绸缎,而“谁染秋波绿”则将秋日的绿意与织物的染色技法进行了联想。接下来的句子通过描述柳腰两侧的景物,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赞美。樽前的“粲粲玉”可能指的是美酒,寓意人生的快乐和欢聚。紧接着诗中出现了“暑气消烦溽”,这可能表达了人物内心的不安和烦恼的消散。而“日月飞车轴”则以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示了时间的飞逝。

诗词最后一句“那堪人在天北”,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乡愁,暗示着他身处异乡,思念故乡的情感。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清晨的景象、表达人物忧愁之情,呈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同时,诗中运用了象征、对比等修辞手法,使诗歌更具有艺术感和意境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