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府中有馀清”的出处是哪里
"府中有馀清"的出处是唐代杜甫的《扬旗》。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杜甫的诗歌才华,也透露出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切。
诗中的"府中有馀清"一句,表面上描述了府中雨后的清新,实质上反映出杜甫对政治清明、社会和谐的向往。通过描绘公会宾客的场景,诗人展现了庄严而和谐的社会风貌,而"猛士练成,欲夺天边城"则表现了他对国家强盛的渴望。
这反映出杜甫不仅是一位诗人,更是一位有政治抱负和责任感的社会批评家。他的诗作不仅是文字的艺术,更是他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的反映。杜甫的诗歌不仅是文学的杰作,也是历史的见证,让我们能够从中窥见唐朝盛世下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。
通过杜甫的诗歌,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历史变迁下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,以及在动荡时代表现出的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性。这也启发我们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始终是人类共同的理想。
“府中有馀清”出自唐代杜甫的《扬旗》。
“府中有馀清”全诗
《扬旗》
唐代 杜甫
江雨飒长夏,府中有馀清。
我公会宾客,肃肃有异声。
初筵阅军装,罗列照广庭。
庭空六马入,駊騀扬旗旌。
回回偃飞盖,熠熠迸流星。
来缠风飙急,去擘山岳倾。
材归俯身尽,妙取略地平。
虹霓就掌握,舒卷随人轻。
三州陷犬戎,但见西岭青。
公来练猛士,欲夺天边城。
此堂不易升,庸蜀日已宁。
吾徒且加餐,休适蛮与荆。
作者简介(杜甫)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